查看原文
其他

《書法研究》 | 2017年第2期目録&内容提要



變化與協調

古代書論對書法形態基本規律的揭示

王世徵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述數量宏富,晚清劉熙載所著《書概》則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集要與昇華之作。本文通過分析劉熙載《書概》中對各字體的表現形態、風格特徵、審美規範等的論述,對書法藝術形態的基本規律——變化與協調的辯證統一進行了探索,並對劉熙載“不齊而齊”的文藝理論思想進行了闡述。


“右手執筆”與書法“筆勢”

書法審美研究的方法論

張天弓

沙孟海先生提出“斜劃緊結”體勢與“右手執筆”自然書寫直接相關的觀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啓迪我們把筆勢和體勢置于漢字筆順與右手執筆這個方法論構架内去考察,對照書法作品,深入分析“斜劃緊結”體勢的審美特性,探索正體“斜劃緊結”體勢驅動横向筆勢總體轉向爲縱向下行,致使新形態的字勢、字組、字行、章法的産生與發展,極大擴展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力,這是漢晋書法順應社會需要而便捷化發展的内部機制,王羲之今體是“右手執筆”自然書寫與便捷書寫的典範。“右手執筆”是書法藝術書寫性的支點,决定了書法藝術的審美特性。


重建祝允明書法標準

基于筆迹學的古代書法鑒定個案研究(下)

林 霄

在中國古代書法鑒藏史上,祝允明書法的鑒定一直是困擾收藏家與研究者的大難題。之所以説其難,不僅因爲祝氏書作真僞混雜,使收藏家莫衷一是,也因爲由此産生的疑案甚多,研究者中亦聚訟紛紜。有鑒于此,本文本着去僞存真、正本清源的目的,以筆迹學的理論爲支援,在系統梳理祝允明存世書法作品的基礎上,建立了存世祝允明書法中真品與僞作的兩個標準件系列,從而爲祝允明書法真僞的鑒定及相關研究樹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標本系統。


飲冰室主人的隸書情結

王偉林

在梁啓超的政治、學術生涯中,書法雖爲餘事,但他“終日孜孜,而無勞倦”,視書法爲一項事業或人生“不失爲第一等的娱樂”。他最擅長的書體是從六朝碑版和墓志中化出的楷書和行楷,然而真正痛下功夫却是從漢魏隸書切入的,他于隸書有着特殊的情結。


本文從《雙濤閣日記》所見習隸情况、隸書碑帖收藏及題跋情况、彩箋中的隸書世界、隸書碑帖臨摹與創作這四個方面闡述梁啓超獨特的隸書情緣,並通過豐富的實例揭示出梁啓超隸書風格的特徵。身處風云變幻的近代中國,梁啓超遊情翰墨,醉心漢魏碑刻,“靠臨帖來鎮定自己”,“伏案習魏晋六朝人書,以寄托其鬱悒不平之氣”。無疑書法已成爲梁啓超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劉顥墓志》考釋

周 正

本文通過對《劉顥墓志》的考證,進一步明晰了劉德威、張建封的家族譜系,反映了山東士族之間及關隴集團與山東士族之間的聯姻情况;糾正傳世典籍之誤,補充傳世典籍之缺,特别是明確了劉日正之名和張齊丘之職,並考證出杜甫、劉顥、張玠爲老友,有助于中古士族譜系、唐代邊疆史、政治史及杜甫交遊、韓愈交遊的研究。而且讓我們對于劉顥這位在典籍中衹留下一個姓名的小人物的人生和李君房這位中唐文士的詩文書法有了更多瞭解。墓志書法頗佳,反映出中唐隸書書法的風貌。


顔真卿書《殷踐猷墓碣銘稿》考略

胡迪軍

顔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承前啓後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爲歷代所珍視,即便片紙隻字,也被反復傳刻。近百年來新發現的顔真卿作品,絶大部分是埋藏于地下的碑刻墓志,多出土于北方的西安、洛陽等唐代政治中心,而江南發現的顔真卿書迹極爲罕見。筆者新發現的顔真卿書《殷踐猷墓碣銘稿》刻石,爲一方明代帖石,現僅存首石,清代藏書家馮雲濠舊藏,今歸寧波市江北區文管會所藏。此石長久以來被誤認爲是《滋蕙堂墨寶》中的帖石。本文梳理了此石的收藏、流傳過程,并考證此帖的文本出處,推斷此帖應爲顔真卿起草《殷踐猷墓碣銘》的手稿,極可能是顔真卿真迹。此石雖非全璧,但雖殘尤珍,既可供專家學者研究探討,也可以作爲臨池的又一範本。


《懷素草書歌》考論

向 彬

懷素《自叙帖》中提及贊揚他書法的名人有刑部尚書顔真卿、尚書司勳郎盧象、司勳員外郎錢起、禮部侍郎張謂、吏部侍郎韋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許瑝、戴叔倫、竇冀、處士朱逵11人,而陳思《書苑菁華》中著録有李白、王邕、戴叔倫、朱逵、魯收、竇冀、任華、蘇涣、貫休、錢起等詩人寫給懷素書法的詩歌。本文認爲李白所作《贈懷素草書歌》不是李白所作,而是他人杜撰,但《自叙帖》中提及的草書詩分别描述了懷素草書的“形似”“機格”“疾速”等方面的藝術特徵以及懷素“愚劣”的性格,本文就《懷素草書歌》作認真辨析,對這些詩歌的創作者及詩文的文獻著録情况作了認真考論。


唐宋關于懷素評價的轉變

邱才楨

本文通過對唐宋關于懷素文獻的考察,發現唐宋之間關于懷素的記載和描述有着重大變化,唐代熱衷于對草書家癲狂激情狀態、書寫中迅疾的時間感的迷戀,以及擬物象形草書風格的描述。而宋代文獻中,大多對于懷素的評價不高,但黄庭堅是個例外,黄庭堅闡述了懷素具體的筆法特徵:“屋漏痕”“折釵股”,以此可上溯到顔真卿、張旭乃至王羲之和索靖,確立了黄庭堅在這個師承傳授譜系中的地位。黄庭堅進一步認爲,他本人與張旭、懷素正是數百年來唯一懂得這種筆法者。黄庭堅的這種復古創新觀念,受到歐陽修文藝觀影響,而他的書法、尤其是草書,正實踐了他的草書觀。


譽之甚隆,毁之甚烈

論懷素書法在北宋的接受與影響

楊 剛 尚磊明

懷素是中國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大家,他的草書用筆圓勁有力,使轉縱横奔放,流暢自然,一氣呵成,稱爲“狂草”,與張旭齊名,人稱“顛張醉素”。入宋後懷素書法依然名貫當世影響極大,崇慕者趨之若鶩。然而伴隨着宋代書法的發展推進,尤其是伴隨着“四家”的崛起,宋代書壇對懷素書法的質疑之聲不絶于耳,使得這位備受推崇的書家飽受争議。


以懷素爲角度看唐代筆法相關問題

韓 洋

懷素傳記及其書作中存有一些與唐代筆法相關的記載,主要涉及懷素與顔真卿、鄔彤等書家間相互學習、交流筆法的情形等内容。這一方面可引發我們對于當時書家群體重視筆法問題的思考,並進一步對于唐代筆法理論發展的原因進行探討;另一方面也使我們關注到由懷素等書家所提出的一系列筆法術語,如“古釵脚”“屋漏痕”等,開創了以自然物象喻知筆法的先例,于後世書論也産生了較大影響。另外,結合其他文獻,還可對于唐代中期以後筆法傳授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因此,以懷素爲視角探討唐代筆法的相關問題,不僅可以還原唐代筆法問題的一部分“真相”,也可認識到懷素作爲一位偉大書家,在保存和發展唐代筆法理論中所作之貢獻。


從敦煌漢簡看早期草書形成的主要特徵

李逸峰

本文選取敦煌草書簡作爲研究樣本,通過設置筆形數量、起筆順逆、收筆出鋒與否、末筆出鋒與否以及轉折筆形書寫狀態等參數,並與敦煌隸書簡字樣,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等人草書字樣進行比照,探討早期草書形成的幾個主要特徵,研究發現:早期草書書寫與隸書相比,筆形數量進一步减少;起筆順鋒增多,逆鋒减少;筆形趨短與書寫美化;部分保留波磔筆形;轉折筆形數量增加,形態增多;連筆映帶成爲草書標志性筆形,尤其是連筆映帶的大量出現打破原有隸書筆形組合秩序;連筆映帶的末筆下行出鋒的書寫特徵,爲建立起草書書寫空間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关注《书法研究》微信,点击右上角“…”查看;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书法研究杂志”进入公众平台;

公众账号中查找“书法研究杂志”

长按点击关注

编辑部电话:021-61229018

邮购部电话:021-61229020

邮箱 shufayanjiu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